发布时间:2011-10-19 10:17:09
“我轻易不以脑门儿示人,”以前,王珞丹总是对媒体这样说。王珞丹的脑门儿上有个几乎看不到的小疤。“一个小洞似的,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。”她说这个的时候表情很认真。难免,二十五岁的女孩儿,对自己容貌上的小缺点较真儿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,带点自恋,带点不自信。
“我想把脑门儿露出来。”拍这张封面之前,王珞丹的要求让我感到实在突然,从而不得不认真审视眼前这个一直留着齐头发帘、青春逼人的女孩儿。
“因为我想转型,不是想变得成熟,而是,稳重。”她眼神定定的。每个人都看得到的:自信、笃定,或许,还带着些许青春飞扬的味道。但能在繁华中勇敢转身的,必定是个懂得沉淀的女孩。如此的年纪便愿意累积沉淀的女孩,也实在难得。
或许,在行走的路上,露出脑门儿这件事,会是印在那条路上的一个足迹,浅浅的,并且在那个节点被我们记录下来。
认真讲,她并不是每部戏里的绝对女主角,却总是带着我们的视线转弯,这个弯甚至神奇地绕过了女一号。“《奋斗》之后,我接到很多剧本。他们说,这个人物性格跟米莱很像,跟你很像。我就问他们,你们知道我是什么样吗?你们不知道。”从前,大部分人叫她米莱;最近,很多人叫她钱小样;“现在,更多的人开始叫我王珞丹了。”
王珞丹,小时候的梦想,是做杀手或者律师。她说,“长大了以后,就没什么梦想了。”
王珞丹,初中毕业后考了幼师。“那是因为幼师考的都是艺术类的,我在行。”
王珞丹,幼师的时候喜欢上钢琴和架子鼓,这两样如天使和魔鬼般反差的乐器。“那时候,我特拽,从来都不知道地长什么样,眼睛从来都是朝天的。”
王珞丹,因为临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不适合当老师,就决定继续读书。“那时候我对表演完全不了解,根本不知道我要当个演员。”
王珞丹,被霍老师按照性格演员的路子招进了北影,也确实靠着“性格”成为大家都认识的王珞丹,但是,她说,“我未来的角色就是:没有个性就是个性。”
她,在以高于同龄女孩几倍的速度成长,几个月前说的话,到了今天,就成了她嘴里“早年间”说的话。我确认,那改变,不是因为城府,不是因为掩饰,而是因为——成长。
她为自己二十五年的生命划分了几个转折点:考上北京电影学院、出演海岩剧《深牢大狱》、出演《奋斗》。“其实也不算是转折,应该算是最明显的一步。这一步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上升,但是,也许对我来说是一个束缚。”“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寻找和实现的过程。”她,也是因为寻找的足迹与实现的惊喜而变成了今天的王珞丹。
“接第一个戏的时候,我觉得每天都在玩。喜欢独来独往,一个人去KTV里唱歌,那家KTV里的服务员和领班都认识我。那时候,我常常带一堆书或者剧本去,把歌都点上,想唱就唱,不想唱就在里面看书,挺安静的。那种感觉我觉得挺舒服的。”她说,安静和热闹的都是王珞丹,几乎没有什么中间状态。“现在,学会跟大家多交流,和大家聊天说笑,觉得这样也很好。”
米莱,她说,那是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阶段。那时,《奋斗》正在选角色,因为剧本没有出来,赵宝刚导演只告诉她米莱和露露两个角色的性格,她在这两个性格里选了米莱。“当时,赵导问我:如果不让你演米莱,露露你也不演?我说:对啊,我只演米莱,他就说:那好,我们下部戏再合作吧。我说:好啊。然后就走了。”幸好,第二天她就接到了导演的电话,成为米莱的人选。有惊无险的一次挑战,把王珞丹的性格如此清晰地描绘下来。那时候的她直率到甚至有点轻率,现在的她做抉择的时候多了更多的理智。接下《我的青春谁做主》中的“钱小样”前,王珞丹还犹豫了一下。“当时有四个剧本我都很喜欢,我就列了一个特别理智的表,把每一项比如导演、剧本、播出平台等等都算成分数,加起来,还是钱小样最高。我对钱小样犹豫的原因是这个角色会一味地闹腾,但是,后来导演打电话给我,说这个角色变了,前面闹腾,后面变得特别静。就这一句话,这个角色在我的评分表上立刻上了九十分了。”于是,钱小样就活生生地上了银幕。
“我已经六个月没拍戏了,”虽然有一些剧本在手里,她并没有急于选择,“也有还不错的剧本,但是我脑袋里出现不了那个角色的视像。好剧本的要求之一,就是文字的描述够有吸引力。如果剧本里人物的台词、行为动作,能把这个人的性格展现得很明确,我脑袋里就会立刻出现图像:这个人笑是什么样的,哭是什么样的,走路是什么样的……在之前,我都会想得很清楚,开始拍的时候,就什么都不想,一股劲儿地演下去。”“我未来的角色,就是没有个性就是个性。没有明显的喜怒哀乐,没有明显的特别怎样的性格,我要演一两部这样的戏,我要告诉别人,我能演这样的。然后我就可以去演女八路了。”
她,想的是突破,孩子般执着地想着突破,而且要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去突破。
她的手机响了,那铃声,是最原始的拨盘式电话的声音(那声音在我看来简单到只能当做短信的声音)。她接起来,声音比跟化妆室里的我们说话高了八度,孩子样的快乐弥漫在脸上。
“现在,我特别崇尚一句话:心单纯,世界更丰富。我每个时期的烦恼不一样,快乐总是一样的。越简单越好,当你不去想,你能得到什么的时候,你永远是最快乐的。我是一个不愿意去思考的人,我特别不愿意去思考的就是:今天我说了什么,明天我要说什么,人和人之间应该说什么。那样的话,我会觉得第二天早上起床,皱纹都多了。”
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阴暗面,所以我不断警示自己,当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时候,最舒服了。”所以她的博客叫做《我要的阳光》。“我是王珞丹,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我,不再执着,那也就是我消失的那天。”她的博客上,写着这么一句话。“哈哈,”今天的她用笑来应答,“那是曾经的懵懂与冲动。那是想当年的我了,现在的我不会再说那样的话了。”“我现在都出幻觉了,翻开之前写的一些博客,我就会说,天哪,这是我自己写的吗?我竟然能说出这么哲学的话,我觉得,自己是个挺白痴的人,说不出这样的话。而且我都怀疑我是不是找人写了?”她大笑。
“现实推着我往前走,让我成长了,未必成熟了。”她说。是的,她与成熟之间应该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距离,可是,在不断成长。不管成长是快乐的还是疼痛的,她都接受着,而且,很欣然。
但愿,她能长成她心里的那个王珞丹。
后记:
之所以要写这个后记,是因为忘不了她的一个笑容。她说目前不想演性格角色的时候,在场的人都扼腕叹息。之后,便进入了拍摄阶段。忘了是谁说了句什么,总之,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都被我的记忆忽略了。眼前只有她嘴角上翘眼光流转的微微一笑。
那笑容,真温柔。
难怪她要抛弃性格角色,这么温柔恬淡的笑容,一定也能把没有性格的人演进每个人心里。(来源:王珞丹后援会)